北大原副校长王义遒来我校讲学——听北大故事 悟人才成长
启航网讯 北京大学是我国公认的最高学府,引领着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9月3日上午9时,第一百期“卧龙人生”文化讲坛如期相约在逸夫楼学术报告厅。此次讲坛邀请来的是北大原副校长,我国第一台铷原子钟设计者、我国杰出自然科学家,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王义遒教授。讲座期间,已八十高龄的王老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同学们了解北大的发展历程,悟出现代教育应肩负任务及其所需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人才成长,应拥有信仰,全面发掘潜质
“人才,人才,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Cai是才而不是财”大学培养学生不是为了将来学生为母校捐助多少多少钱财的。王老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是一个文化单位,拥有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功能。大学是教学、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大学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台阶,也是进入社会前最后的学校教育。王老告诉在座的同学们,进入一所好的大学,这对于每一个渴望成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当今中国社会,许多青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做人做事没有底线,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王老建议同学们要思考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人的三要素”:知识、虔诚、信仰。“希望同学们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做一个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和潜质的人才。”
北大成长,经风历雨,依旧步伐稳健
王老接着谈到北京大学的历史:创建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则是在国家遭受迫害的背景下成立的,以“师夷之长计以制夷’为指导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救国图存的学府。
1916年,主张公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蔡元培走马上任,为当时的北大带来了新的学术之风。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术至上、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采取兼容并蓄的方针。他希望培育出的学生具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和骆驼样的精神” 。
思想开放的蔡元培支持学生运动,使之北大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源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推广,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推动作用;他尊敬辛勤的劳动人民,对校警脱帽鞠躬。蔡元培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执掌北大,使得北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稳步向前。蔡元培所主张的学术传统在北大延续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大在飞速发展中也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文化大革命时,周培源为真知拒批相对论;马寅初信调查坚持“人口论”;王重民证伪书投湖明心志,诠释着北大学术至上的精神;廖山涛院士“出口转内销”,北大引进SCI的斗争,倡导着北大“学问第一”的真理。
因此在全球中北大被评为一百年以上的,对国家命运(五四运动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等)起到相应作用的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这样的大学。
把握自己,成就明天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从而探索出自己成才的最佳道路。”王义遒教授对当代青年提出要求:要对文化抱之以虔诚的态度,要积极上进。他强调,学生应该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主动去学习,把握住机会,敏锐地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