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南航>详细内容

媒体南航

中国教育报:“2010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家京剧院演出素描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 摄影: 发布时间:2010-11-09 浏览次数: 【字体:

转载于《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30日第4版

和京剧来一次古典恋爱

“2010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家京剧院演出素描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此,文化专刊特推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注文化育人系列报道”,去总结和交流经验,探讨发展规律,把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落到实处。

  作为“2010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的京剧进校园的演出,对学生而言,是一次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洗礼。在这不期而遇的时光里,他们得以近距离地感受京剧的魅力。短暂的演出给他们打开一扇窗子,他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后花园里婀娜多姿的“女子”,含蓄而美好……

  本报记者 张树伟 杨桂青 

  10月中旬,北京已经开始转冷,南方还是很煦暖的天气。像杭州这样秀丽的城市,正处在一年中最迷人的时刻,金黄的桂花在枝头开放,香气如西湖月色般纯净,“西风一夜花千树,步步留香到客船”,据说,这是一年中观赏桂花最好的时机。10月9日、10日两天,国家京剧院二团的演员陆续来到杭州,但他们不是来观赏桂花的,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几日内为杭州的大学生们演出精彩的京剧折子戏,随后转往南京演出。而国家京剧院三团的演员也早已奔赴广西和江西的校园进行演出,等待他们的是比桂花香气更热烈的掌声,“抽簪脱,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这一戏曲演出盛况因为国家京剧院的到来而出现在校园里。

  三岔口

  重要的是让学生遇到京剧

  10月15日,杭州临安浙江农林大学。经过几天演出的演员虽然疲惫,但还是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着,他们刚一下车,来到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演出舞台,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在此之前,舞美人员早赶过来装好舞台,演员们开始熟悉舞台,乐器响了,偌大的剧场在安静中获得了生机,陆续有听到乐器声的学生进来观望。

  一切都忙碌起来,晚饭也不过是在走廊里甚至是有秋风的剧场外用盒饭对付一下。虽然中午时分天气还很暖和,但毕竟秋天了,又刚刚下过雨,傍晚时分就有些冷了,盒饭冷得很快。但谁都顾不上在意,他们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进入到最佳的演出状态中。国家京剧院二团的党支部书记周瑞在走廊里吃完凉盒饭,又打开电脑,向记者介绍她在空余时间写的演出花絮,她正要把这些花絮传到国家京剧院的网站上,和同事们分享那些快乐。电脑打开时,记者看到屏幕上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周瑞说,孩子刚一岁,又生病了。她用沙哑的声音说话,有些惭愧的样子。这次出来演出,顾不上孩子了,但又着急,嗓子上火了。她说:“演员们知道学生对京剧的热切,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熟悉京剧,但看过就会喜欢上,就像恋爱一样。”

  就这样一丝不苟的演出,几年积累下来,他们演了近百场。而9月20日南京大学的演出,就是他们第一百场的演出。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热烈的欢迎。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软件学院的大三学生朱华栋在一个星期前就从报栏上看到国家京剧院来学校演出的消息,他早早地赶到剧场,观看演员的彩排。他觉得尽管像他这样对戏曲感兴趣的人可能有,但对南大的剧场能否坐满没有信心,他说,只有举办像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之类的活动时才可能坐满,但很快他发现自己可能错了,他笑着向记者说:“我估计错了。”离演出时间还早,剧场大半的座位已经被坐满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一个物理系的同学还在上课,下课后顾不上吃饭就会赶过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戏曲文化基因重塑学生

  南京大学文学院一年级新生杨晶蕾是一个专业的戏迷,一来到南大,她就加入了校园的戏剧社团——集庆会馆。杨晶蕾告诉记者,她是靠自学成为戏迷的。说她是专业戏迷,并不虚言,她可以把国家京剧院不同院团之间的区别向记者娓娓道来。她并非生长于戏剧世家,家里人也没有戏剧方面的爱好或者特长,偏偏她是一个特别人。她说,从小她就喜欢古书、诗歌,从“红楼梦”中了解到昆曲,而真正走进剧场看的戏曲最早是豫剧,那时她上六年级。虽然从那之后,也不过进了10来次剧场,但这不妨碍她学习戏曲。她说,自己通过网络学习戏曲知识,向戏迷朋友请教问题乃至唱腔,在电脑和网络上观看并模仿豫剧等。在她看来古典戏曲所传播和倡导的观念也许和现代生活没有多少交集,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人喜欢它,而且有这些人或许就够了,包括京剧在内的这些戏曲就会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未来。当然,她希望国家能够多投入金钱,提高演员的待遇。因为文化基因蕴含在其中,我们需要将其传承下来。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大三学生朱华栋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学生,身为软件学院的学生,他热爱文学作品,他看周国平的《思想的星空》,读《朱自清文集》,关注韩寒写的小说,对戏曲也感兴趣,他说:“只有兴趣广泛,生活才会更愉快。”而这些古老的戏曲,在他看来,不但有趣,其中更蕴含质朴的人性。南京大学是一个有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学校,他认为是校园文化影响了自己,从高中灌输式的教育中走出来,在校园多元的文化生活中,他开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他觉得这些文化的东西才是关乎人的幸福的,这比技术更重要。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二年级学生何艺梅,在学校容纳1400人的大礼堂里实现了一次欣赏品味的升华。“当看到《岳母刺字》的时候,我流泪了,流行歌并不能给我这种感觉。”何艺梅在中学里死记硬背的历史、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化,以华彩的乐章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博士,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第一百场演出放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感到十分高兴。他说戏曲是南京大学校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鼓楼校区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易卜生戏剧节。南京大学有良好的戏曲传统,尤其是从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吴梅开始,南京大学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戏曲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养料以及对艺术、人生和世界的一种观察的方法。这次国家京剧院来到南大,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他们有了一次近距离了解京剧的机会,而这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文化记忆。

  任利剑对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说:“你们到南大太迟了,我们希望每年有一次,希望以后到鼓楼校区演出,那里的观众反映会更热烈。国家京剧院这种高层次的演出很难得,以后哪怕没有教育部的安排,我们南京大学也会自主地组织系列的戏曲活动。”

  戏曲改变着他们,塑造着他们,就像记者见到的南大集庆会馆的社长袁滢一样,他们正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袁滢是金融学系二年级的学生,这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女生喜欢黄梅戏,目前正在学习昆曲的身段。她说话轻声细语,表情温婉,颇有古典气质,恰似刚从一部古典戏曲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