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专业——记江西省首届品牌专业、我院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启航网讯 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工业电子设备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我院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目标。
办专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专业调整的要求,由原电子测量及仪器、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整合而成。该专业是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协作委员会成员,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西赛区承办主持单位,经多年的专业建设,在国内同专业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当时,在全国,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有很多,而各校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培养学生的主要思路也各式各样,模式颇多,竞争相当激烈。那么,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多年来成为学院和电子系有关领导和老师长期讨论的话题。采访中,电子系主任王琦教授对记者说:“当时全国有那么多高校都设置此专业,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将来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不会强,适应面也就不会宽。”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量引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为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他们在硬件结构上强调以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控制技术为主体,在软件上强调软件的应用技术,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测控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较全面的电子信息发展方向,并最终形成该专业软硬兼顾发展这一专业特色和专业体系。与此同时,该系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还将他们10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及时地对该专业建设进行了论证,从而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要坚持什么,要补充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何种模式。王主任说,作为一所航空院校,我们就要以服务航空事业为目的,所以我们的专业建设也要尽可能地体现航空色彩。
在专业体系上,他们则形成“软、硬”两个发展方向,以原专业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为核心,围绕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系统为主体的专业体系建设,以满足省内工业化建设中工业现代自动化所需人才的需求;以信息软件工程为主体,建设专业课程,以满足江西省发展信息软件事业的急需。
十几年来,该系的科研骨干虽然工作繁忙,但始终坚持为社会服务,坚持走科研发展的道路,在科研的过程中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并使之与学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使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能更好地把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对于学生,则通过实践性环节,把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通过实践逐步加以消化吸收。
该专业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以科研为依托,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改课题曾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成果“真空差压薄壁铸造计算机控制系统”、“航空热处理集散式控制系统”解决了航空企业的特种急需。为纺织、印染、针织行业研制的“染色机微电脑控制系统”、“人造毛皮机电脑控制系统”系列,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打破了国外进口设备的垄断,为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多年来,该专业先后承担了近10项省部级课题,数10项企事业横向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近500万元,并有9项课题获省部级奖励。
在教学管理方面,他们还加大改革和管理力度。该专业坚持每周举办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对日常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研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坚持对新开课教师实行试讲制度,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备课讲义。此外,他们还经常组织教案比赛,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听课,对任课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把关,决不因学生质量的变化而降低要求。为此,他们还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采取学院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评议,授课质量优良的教师占90%以上,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90%,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5%,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单位认为学生们的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应用能力较强,能较快地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许多毕业生工作成绩显赫,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多年来,该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力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电子仪器厂等。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建设的特点。
以往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靠国家统一分配,学生能力如何用人单位事先并不了解。而如今实行的是双向选择,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用人单位则完全有理由拒绝录用。针对这一状况,该系及早地将这项工作做在了前面,使学生在供用人单位挑选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较全面地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用人单位,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有一个足够的较全面的了解。例如,该系的一些学生到广东实习时就带着专业课程报告给用人单位看,从而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达到怎样的水平了如指掌。
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该系十分注重并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形成考研群体。为了提高考研率,系里还经常召开考研动员会,请各方人士为学生传经送宝,在考研上给予他们积极支持与配合。对于老师们来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让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希望学生们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该专业无论在就业和考研方面状况一直保持良好。
谈及未来,系主任王琦教授感慨地说:“我们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特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在主要的基础课程体系上严格把关,强化培训”,他还说:“我们要更深层次地把航空特色引进来,对此,我们目前正对通信工程专业做进一步的尝试。当然在通信工程建设方面,除了面向地方经济外,我们更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防基础建设上,使我们的品牌专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办专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专业调整的要求,由原电子测量及仪器、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整合而成。该专业是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协作委员会成员,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西赛区承办主持单位,经多年的专业建设,在国内同专业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当时,在全国,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有很多,而各校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培养学生的主要思路也各式各样,模式颇多,竞争相当激烈。那么,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多年来成为学院和电子系有关领导和老师长期讨论的话题。采访中,电子系主任王琦教授对记者说:“当时全国有那么多高校都设置此专业,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将来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就不会强,适应面也就不会宽。”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量引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为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他们在硬件结构上强调以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控制技术为主体,在软件上强调软件的应用技术,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测控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较全面的电子信息发展方向,并最终形成该专业软硬兼顾发展这一专业特色和专业体系。与此同时,该系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还将他们10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及时地对该专业建设进行了论证,从而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要坚持什么,要补充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何种模式。王主任说,作为一所航空院校,我们就要以服务航空事业为目的,所以我们的专业建设也要尽可能地体现航空色彩。
在专业体系上,他们则形成“软、硬”两个发展方向,以原专业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为核心,围绕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系统为主体的专业体系建设,以满足省内工业化建设中工业现代自动化所需人才的需求;以信息软件工程为主体,建设专业课程,以满足江西省发展信息软件事业的急需。
十几年来,该系的科研骨干虽然工作繁忙,但始终坚持为社会服务,坚持走科研发展的道路,在科研的过程中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并使之与学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使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能更好地把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对于学生,则通过实践性环节,把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通过实践逐步加以消化吸收。
该专业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以科研为依托,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改课题曾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成果“真空差压薄壁铸造计算机控制系统”、“航空热处理集散式控制系统”解决了航空企业的特种急需。为纺织、印染、针织行业研制的“染色机微电脑控制系统”、“人造毛皮机电脑控制系统”系列,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打破了国外进口设备的垄断,为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多年来,该专业先后承担了近10项省部级课题,数10项企事业横向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近500万元,并有9项课题获省部级奖励。
在教学管理方面,他们还加大改革和管理力度。该专业坚持每周举办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对日常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研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坚持对新开课教师实行试讲制度,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备课讲义。此外,他们还经常组织教案比赛,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听课,对任课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把关,决不因学生质量的变化而降低要求。为此,他们还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采取学院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评议,授课质量优良的教师占90%以上,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90%,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5%,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单位认为学生们的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应用能力较强,能较快地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许多毕业生工作成绩显赫,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多年来,该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力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电子仪器厂等。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建设的特点。
以往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靠国家统一分配,学生能力如何用人单位事先并不了解。而如今实行的是双向选择,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用人单位则完全有理由拒绝录用。针对这一状况,该系及早地将这项工作做在了前面,使学生在供用人单位挑选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较全面地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用人单位,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有一个足够的较全面的了解。例如,该系的一些学生到广东实习时就带着专业课程报告给用人单位看,从而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达到怎样的水平了如指掌。
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该系十分注重并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形成考研群体。为了提高考研率,系里还经常召开考研动员会,请各方人士为学生传经送宝,在考研上给予他们积极支持与配合。对于老师们来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让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希望学生们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该专业无论在就业和考研方面状况一直保持良好。
谈及未来,系主任王琦教授感慨地说:“我们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特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在主要的基础课程体系上严格把关,强化培训”,他还说:“我们要更深层次地把航空特色引进来,对此,我们目前正对通信工程专业做进一步的尝试。当然在通信工程建设方面,除了面向地方经济外,我们更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防基础建设上,使我们的品牌专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