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榜样】一句承诺,替牺牲战友尽孝15载
“咱俩无论谁在战场上牺牲了,都要把对方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像亲儿子一样养老送终。”1979年,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刚满20岁的江西小伙周瑞林和来自广东东莞的同岁小伙麦锡辉一起写下了生死承诺。
他们是兄弟、是战友,他们有着过命的交情。只因一句烽火岁月中留下的承诺,活着的人为牺牲的人照顾父母,周瑞林千里赴莞安家,替麦锡辉尽孝双亲15载。周瑞林说:“牺牲的麦锡辉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对烈士父母做的一点事情,只是兑现对战友的承诺。”
1979年周瑞林立功照。受访者供图
战场上的生死承诺
1958年出生的周瑞林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参加了民兵连的军训队。凭借着在射击方面的天赋,1978年3月周瑞林应征入伍南京部队,那年的他刚满20岁。1979年1月,在参加南京军区军训不久后,周瑞林作为军训队的优秀学员被抽调到广西前线的增援作战部队。
周瑞林一下连队,就与广东东莞的麦锡辉分在一个战队小组,麦锡辉是战队小组的组长。在一次穿插任务的途中,需要经过一片雷区。因为时间的限制,必须又快又稳。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稍有差池就会粉身碎骨。也是在这个地狱般的地带,周瑞林与麦锡辉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战壕里,周瑞林与麦锡辉一起写下了生死承诺。“咱俩无论谁在战场上牺牲了,都要把对方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像亲儿子一样养老送终。”战场上,生死只需要一瞬间。炮火无情,人有情。就在周瑞林与麦锡辉写好各自的家庭地址后,上面就打来了急电,要求部队连夜进行穿插任务。当晚20时,他们出发了。
就是这场穿插战,让周瑞林与麦锡辉彻底失去了联系。而周瑞林幸运的与其他班排突围了出去。在战斗过程中,装着那张生死约定纸条的背包被周瑞林弄丢了。
周瑞林(右)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顾牺牲战友麦锡辉的母亲。受访者供图
坚寻战友20多年
因为没有看到麦锡辉牺牲后的遗体,周瑞林一直坚信麦锡辉还活着,只是被伏击冲散了,一时没有找到而已。从战场上回来的周瑞林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一找就是20多年。2007年,已在共青城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周瑞林被派到广西出差,他来到了靖西烈士陵园对当年一起作战牺牲的战友进行祭奠。在烈士墓碑上,周瑞林看到了那个让他念在心里、惦记在心里日日夜夜的名字——麦锡辉。
周瑞林说,当他看到了麦锡辉的名字被刻在烈士墓碑上的时候,心里那一点一点的幻想也破灭了。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找到麦锡辉的家人。
周瑞林。王一婷 摄
千里赴莞安家尽孝双亲
2008年,周瑞林找到了麦锡辉的家人。国庆假期,周瑞林赴东莞看望麦锡辉的父母。看到周瑞林的到来,麦锡辉的父母激动地流出了泪水,像看到自己死而复生的儿子。周瑞林向麦锡辉的父母讲述了麦锡辉烈士的最后时刻、讲诉了他与麦锡辉之间的生死约定。
2009年春节,周瑞林赶往东莞同麦锡辉父母一起过春节时,麦锡辉父母无意中说出,“要是锡辉在我们身边,那该有多好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两位老人的话深深地敲打着周瑞林的内心。当年3月,周瑞林辞去人人羡慕的检察官工作,前往共青城驻莞办事处当联络员。这样,他便住在了麦锡辉父母身边。此后,他视麦锡辉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像亲儿子一样陪伴着老人、照顾着老人。周瑞林说,其实麦锡辉的父母要的并不多,只要坐在一起聊聊天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周瑞林经常说,麦锡辉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我们活着的人替他尽一点孝,不算什么。
周瑞林(左一)夫妻与麦锡辉母亲合影。王一婷 摄
2016年初,麦锡辉父亲去世,周瑞林以麦家长子的身份和麦锡辉的弟弟妹妹们按照当地习俗,把麦父的后事办得既大方又体面,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周瑞林就是麦家长子。周瑞林也在各种场合上多次表示,麦锡辉的父亲去世了,但麦锡辉的母亲还在,那他这个“儿子”尽孝的责任还要继续。如今,周瑞林一家和麦家已亲如一家,周瑞林的妻儿也是一样,很自然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一句承诺,15年的坚守,是一份情义,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军人的忠诚信仰!(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